《The Most Crucial Game》, 1972年第二季第三回。本片在講述一個長輩殺害晚輩的故事(這樣會不會太模糊了?)。片名的Game是指美式足球賽,謀殺案就是在比賽期間發生的。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Greenhouse Jungle》,1972年十月首播,第二季第二集。本集故事在講一個假綁架的故事。那時警察偵辦綁架的技術,和現在電影裡(我也只知道電影,不知實際) 的情形相較,只能讓人感嘆時代差異竟如此巨大。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Étude in Black》,一九七二年播出的第二季第一集。故事是在描述一個出軌的指揮家謀殺自己情婦的故事。由於指控兇手的證據太薄弱,所以我覺得本集並不精彩,要是最後上了法庭, 能不能順利定罪還很難說。不過在那個年代,只要戴手套,然後進出犯罪現場不被人看見,似乎就夠安全的了,不像現在滿街的監視攝影機與先進的鑑識技術,那怕只是掉根頭髮都可以把人送上電椅。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lueprint for Murder》,一九七二年首播,為第一季第七集(也是本季最終回)。本集大致是描述一個地產大亨被手下工程師給幹掉的故事。看到目前為止,故事愈來愈流暢,可倫坡的外型與習性也愈見明顯。在本集中,主角Peter Falk那種無意間散發的喜感也表露無遺。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rt Fuse》,一九七二年首播,第一季第六集。本集故事是講一個頭腦很好的年輕人謀害自己叔叔的故事。即使可倫坡早早就設定了兇手,卻無法找到相關的證據去證明他就是兇手,片尾結束的地方顯得有些吃力,要是繼續往下演,上了法庭的話還不見得會被判有罪吧!也因此本集是截至目前為止本人好感度最低的一部。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dy in Waiting》,或可譯做《小姐在等待》,第一季第五回,一九七一年首播。本集故事是在講家族成員爭奪家族企業經營權的事。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itable for Framing》,一九七一年第一季第四集。記得古佃第一部剛開始的時候,倒楣鬼都是一開頭就死了,到了第二部第三部的時候,死者都很愛搶戲,總是拖了好一陣子才死掉。這集的可倫坡開場也很直接,開始不到一分鐘死者就命喪槍下,是我看到目前為止存活時間最短的被害人。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d Weight》,一九七一年第一季第三回。可倫坡這回遇到地位超崇高的罪犯,連講話都得恭恭敬敬的。故事大致是描述有一對在玩帆船的母女,女兒目睹岸邊別墅裡發生槍擊案,報警之後,警察去現場探查,卻未發現屍體,也得到屋主合情合理的解釋,甚至到後來,目擊者還改變了口供。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th Lends a Hand》,一九七一年播出的第一季第二集,一開始主角正開著老爺車上路,一臉愉悅前往查案時,就被交通警察攔下來,交警發現他是警察後,還幫他開道去現場。可倫坡還真是個不張揚的警察啊!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Murder by the Book》,1971年的電視劇,是第一季第一集,卻不是可倫坡系列第一集,因為在1968年與1971年各有一集的 Pilot Play,所以《Murder by the Book》實際上是第三集。本集想當然爾是由Peter Falk 飾演可倫坡一角,看慣台灣播出過幾部的影集,回看他年輕時演的戲還真有點不習慣,一來當時主角只有44歲,和記憶裡的逗趣老頭感覺不太合拍;二來年輕 的Peter Falk 看起來還挺老實的,和他有點年紀以後,或是和田村正和相比,都比較不那麼有老奸巨猾貌。(瞧下圖!多年輕啊!)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nsom for a Dead Man》,1971 年上映,是可倫坡系列的第二部pilot play,與前一部pilot play《Prescription: Murder》上映隔了足足有三年。片長120分鐘,跟一部電影一樣長了,這集的仍延續前一集的模式(當然也持續到以後),他老是忘了帶筆,披著大外套,與前一集不同的是,他的髮型不像前一集一樣油亮整齊,已有邋遢偵探的樣子了。不過招牌老爺車還是沒出現,要到同年正式播出的第一季第一集才會出現。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escription: Murder》(或譯《殺人處方籤》)是1968年時的電視劇,也是Peter Falk第一次飾演可倫坡一角,當時相當的年輕哪!頭髮也很整齊,中規中矩的樣子。戲裡多半穿著西裝,而把招牌大外套拿在手上,本集出場時就是這個裝扮。

  故事大致是一個高薪的心理醫生,為了和年輕女友在一起而決定共謀殺妻的故事。關於兇手製造不在場證明的手法,在現今的時空下應該已無法做到,假想身處那個時空,兇手的手法說實在挺精妙的。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神探可倫坡》完整劇目
本文提供《神探可倫坡》完整劇目表以及本部落格每集心得文章的連結。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似乎推理迷都知道,在英國倫敦的貝克街附近,有一個福爾摩斯博物館,任何一個有心人只要從台灣搭機到倫敦,從機場搭地鐵至貝克街站,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這趟朝聖之旅。那要是想看看克奶奶在英國的足跡呢?那就得到英國南方Devon的Torquay了,這是克奶奶的出生地,於是乎,我便展開了克奶奶尋訪記,為期四天,2005年12月18至22日。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982年的《豔陽下的謀殺案》(Evil Under the Sun),或許不是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最知名的推理電影,但可能是克莉絲蒂所有改編電影中,卡司陣容最為堅強的一部,此文源起於想查一下片中主角們也演過哪些電影,結果查了之後便欲罷不能,乾脆提筆為文。資料為網路所蒐集整理,若有闕漏,還請諸位指正。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推理小說應該是什麼樣子?

  推理小說有一些基本設定是為大多數作家所共同遵守的。

  一九二八年,羅納德.諾克斯(Ronald A. Knox)的「偵探十誡」與范達因(S. S. Van Dine)的「推理小說二十則」對推理小說家提出了諄諄告誡,雖其中若干條項已不合時宜,但是時至今日,仍有許多為不可撼動的推理戒律,諸如:不可用超自然能力來進行偵探、殺人方法需合理且具科學根據,不可使用未發明的毒藥、不可透過意外事件和無法解釋的直覺來幫助偵探破案、不可依靠偶然或巧合等等。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理評論家傅博在〈推理小說的原理〉(推理雜誌第三期)一文中,明確指出了推理小說的四項要件:「發端要神秘、經緯要緊張、解決要合理、結果要意外」, 日本作家土屋隆夫在〈何謂推理小說〉(推理雜誌一二四期)中也指出成功的推理小說,必須具備以下三條件「人造的謎團、解謎的人造理論、伴隨之而產生的意外 性」。可見在推理小說中,「意外性」是重要要素之一。什麼叫做意外性?什麼樣的意外性?它為什麼重要?因此本文擬就「推理小說的意外性」加以深究之,且將 「意外性」的來源分為五種類型。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書名:The Rynox Murder
書系:遠流 謀殺專門店 063
作者:Philip MacDonald 菲利普.麥唐諾
成書年代:1930年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The Red Box
書系:遠流 謀殺專門店 077
作者:Rex Stout 雷克斯.史陶特
成書年代:1937年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9年《毒巧克力命案》書名: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
書系:遠流 謀殺專門店 065
書系:遠流 詹宏志嚴選謀殺專門店 28
作者:安東尼.柏克萊 Anthony Berkeley
成書年代:1929年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寫在2001年,我在中正大學推理小說研究社成立之前所寫,這篇文章當初似乎還有投稿到「狼報」當作社團消息。有感於網路資料說不見就不見、電腦硬碟說壞軌就壞軌,故舊文重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隨意點閱之。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二十世紀中的推理三件事  如果讓你選擇二十世紀推理史上最重要的三件事,要用來編輯世紀史,你會選擇什麼?

  不需要太猶豫,因為已經有人替你做了。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969年《再見玉嶺》書名:玉嶺よふたたび
書系:遠流 陳舜臣作品集 4
作者:陳舜臣
成書年代:1969年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賴唐諾何許人也?
  賈德諾筆下冷硬派偵探也。
  聽到冷硬派,在你腦海裡浮現的是馬修史卡德?是山姆史貝德?還是菲力普馬羅?是沒事就去匿名戒酒協會坐坐?還是一身肌肉,槍法神準的私探?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