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 Blue Murder ! 》是由Heartbreak Productions所製作的推理劇。這個團體每年夏天都有劇碼在英國巡迴演出,只是不見得是推理劇就對了。至於為何只在夏天呢?那是因為他們專門演出露天劇,要是冬天演,那不就凍死一票觀眾了!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話說前頭,這是一篇魚目混珠的推理遊記,不是太精彩,想看文神遊的讀者,請勿抱持太大期望,至於想看一般遊記的讀者可以看這篇〈愛爾蘭吃喝雜記〉

  在有了前往愛爾蘭旅行四天的計畫後,我便上網搜尋與愛爾蘭相關的推理資訊。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aul Lamond Games 與 BV Leisure 這兩家公司發行了二十種以上的 Mystery Dinner Party 遊戲,這種遊戲是類似角色扮演的遊戲,依遊戲規定扮演不同的角色參與遊戲。因每個遊戲設計的不同,玩家由六至十二人不等,以我買的這個《管家看見了什麼》(What The Butler Saw)來說,一人為主人,主人可以請六至八個朋友來玩(也就是說有兩個角色完全是插花的,可有可無,多了就當紅鯡魚混淆真相,少了也不影響遊戲進行)。這篇文章目的在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種遊戲是如何進行的,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繼續往下讀。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年Oberon Media公司推出以《尼羅河謀殺案》為腳本的電腦遊戲,本遊戲是一種Seek and Find的遊戲,玩家必須在一個房間裡面,找出遊戲要求的五隻蝴蝶、兩個時鐘與一把解剖刀之類的要求。當然,這是個推理遊戲,所以玩家找的東西當中,有一部分會成為線索,讓故事繼續進行下去。另外,與阿嘉莎.克莉絲蒂先前的兩個電腦遊戲(《一個都不留》與《東方快車謀殺案》)不同,這遊戲僅供網路下載購買,無販售實體的遊戲,可說是相當跟得上潮流的作法。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索》(Clue, 1985)這部片,是根據一個紙上遊戲(英國稱為Cluedo, 美國稱為Clue)改編而來,這款紙上遊戲的玩法可參考〈推理遊戲:Cluedo〉一文。《線索》這部片在英文維基百科上有相當詳盡的資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覽。網友tufo240在YouTube上分享了這一部電影的預告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讀。而這部片與一般偵探推理片有一個相當大的不同,那就是......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luedo是一款歷史悠久的紙上推理遊戲,據說已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這款遊戲適合三到六位年滿八歲以上的玩家同時參與,而目前已經由最原本的樣式發展出各種版本,有 PC Game版(一個人也能玩)、有Junior版(五歲以上就能玩囉!有找出誰偷吃了巧克力蛋糕,也有找藏起來的玩具)、有辛普森家庭版、有看起來很夢幻的迪士尼版、有Travel版(做成迷你版,可隨身攜帶)、紙牌版(規則略有不同)與DVD 版(這我還搞不懂有何不同,要是我買了再補充說明)。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前些天曾撰文介紹2007年會上映的《偵探》(Sleuth, 2007),應該是值得推理迷期待的佳片。而這部片是將35年前上映的同名電影(Sleuth, 1972)舊片新拍,我最近閒晃YouTube發現網友Moon878將當年的預告片上傳分享,這可是連IMDb都沒有的預告片呢!本片導演是兩度抱回奧斯卡最佳導演的 Joseph L. Mankiewicz (1950, 1951),主要演員有二,一是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1949年奧斯卡影帝,飾演一位偵探作家;另一位則是四度與奧斯卡影帝擦身而過的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他飾演作家妻子的情夫。請按下繼續閱讀,觀賞這則預告片吧!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說夏洛克.福爾摩斯比其創造者柯南.道爾更廣為人知,應該沒有人會反對。身為神探的代名詞,福爾摩斯廣受愛戴。在瑞士與英國都有福爾摩斯博物館,英國有福爾摩斯餐廳與旅館,講述其事蹟的電影、電視、廣播更是不計其數,遠超過柯南.道爾所原著的六十個故事,簡直把他當成真人來崇拜。不過話說回來,福爾摩斯受歡迎還是不得不表揚一下他的創造者——柯南.道爾爵士。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部推理舞台劇,我是在2006年4月3日前往劍橋觀賞的。本劇是Agatha Christie Theatre Company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演出時間為2006年1月23日至6月24日,長達五個月的期間,在英國各大城市都演出,由於我居住的附近城市並無演出,因此就趁著前往劍橋牛津附近遊覽時,抽了一天晚上的空檔,前往觀賞這部戲。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逛 YouTube 無意間發現一個俄國的福爾摩斯動畫,相當有趣,特地來推薦。 片長19分鐘,片名《The Murder of Lord Waterbrook》,俄文發音,但有英文字幕,所以了解劇情應不成太大問題。 根據上傳者 Niffiwan 的描述,片中的所有人物的發音都是由同一位配音員所發出,相當厲害。 既是福爾摩斯動畫,那想必是偵探片了,的確如此,而且劇情相當有意思,人物肖像與行為都很逗趣,請大家看看囉!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情詩殺人事件〉發表於推理雜誌271期(2007年五月號)。

  〈情詩殺人事件〉這篇小說,是在2005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四日間完成,相當迅速,原因無他,這幾天正好初抵英國新堡,待在宿舍沒事幹,不知該去哪裡,也沒網路可用,只好待在宿舍寫寫小說。英國緯度高於台灣,夏季日照時間很長,在小說中我也用了這個自然現象來讓主角發現隱藏的線索。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真假店員〉發表於推理雜誌270期(2007年四月號)。

  〈真假店員〉這篇小說,我已經搞不太清楚是何時寫完的了,只能記得約莫是在2004年而已。文長僅七千餘字,剛好是那種「很快可以寫完,所以可以很快解脫寫作痛苦,然後很快得到創作成就感」的完美長度。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行列車殺人事件〉發表於推理雜誌269期(2007年三月號)。

  〈上行列車殺人事件〉這篇短篇推理小說,是在2004年12月25日至隔年7月17日完成的。不過可別以為這篇兩萬字不到的小說需要半年的時間來寫,萬一我是職業小說家,那不早就餓死了。我猜我與一般作者並無不同,都是從生活中提取靈感。有時我會寫在小本子裡以免忘記,有時候我就會直接打開Word開始寫幾個字,這就是我的寫作開始日期。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關鍵字:Wilkie Collins(威爾基.柯林斯), Whitby(惠特比), The Moonstone(月光石、月神之石、月亮寶石), Mulgrave Castle

  趁著新堡台灣同學會舉行北約克荒原國家公園(North York Moors National Park)旅行之便,我走了一遭惠特比(Whitby),試圖與146年以前的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1889)一樣,走訪這個以吸血鬼聞名的小鎮,感受一下孕育出世界上第一本推理小說的地方。一般說來,《月光石》(The Moonstone, 1868, 又譯《月神之石》、《月亮寶石》)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本推理小說,柯林斯則是英國推理小說之父。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1.jpg ※〈桐花祭〉發表於推理雜誌241期(2004年十一月號)。

  〈桐花祭〉這篇短篇推理小說,是在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四日至七月二日完成的,對照起我其他的小說,算是相當快速完成的一篇,這篇作品也相當順利地在《推理》雜誌第241期(2004年十一月號)發表。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故事得從1972年說起。

  這一年上映的偵探電影《偵探》(Sleuth, 1972),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偵探電影,導演是兩度抱回奧斯卡最佳導演的Joseph L. Mankiewicz(1950年與1951年)。演員陣容也堅強,至於有多堅強呢?這麼說好了,演這部片的演員全部都被提名奧斯卡獎,夠驚人吧!主角有二,一老一少,老的是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1949年奧斯卡影帝,飾演一位妻子紅杏出牆的偵探小說家。少的則是四度與奧斯卡影帝擦身而過的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他飾演上述作家妻子的情夫。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加入IMDb這個地球上最大電影資料庫網站的朋友就知道,它提供My Movies的功能,可以將自己喜愛的電影分門別類收藏,可以評分、加個人註解、連結購買資訊等等,相當方便,如果還沒加入的朋友,就快加入試試吧!以後人家講到IMDb多少分,那可是包含你的評分在內呢!IMDb可讓使用者選擇是否公開自己的電影資料列表,若選擇公開,它提供一個你的專屬連結。有加入aNobii這個網路書櫃網站的朋友也知道,這網站可以讓Blog連結該網站的書籍資料,並隨機播放。據我了解,還有網路CD櫃之類的,由於對音樂感受力太低,我沒想過去試就是了。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ncy Drew是一位聰明伶俐的美少女偵探,1930年首度出現在讀者面前,1938年至1939年間,作品四度搬上大銀幕,而1977年與1996年兩度被拍成影集,在電視播出。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Unexpected Guest》是推理女王克莉絲蒂的劇本作品之一,不是基於小說所改編。本劇最早於1958年八月在倫敦上映,長達18個月,當然與演出達50年以上的捕鼠器(Mousetrap)無法相比,不過據賣票老王的說法,這也是相當受歡迎的戲碼。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以為我改走悠閒貴婦風的話,那就是太不了解我了。區區一個茶,我怎麼願意花時間寫篇文章呢?不如拿這時間來趕其他推理小說影集的進度還實在些。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今天上超市買菜,正巧家裏的茶包只剩一種,所以就繞到茶包咖啡區看了一看,看有什麼買一送一或是啥新鮮貨可買。結果就被我發現了一盒紅樹茶(Redbush Tea)。為何我獨獨看中這一盒呢?因為上面印了六本小書的封面。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 Stitch in Crime》,一九七三年首播,第二季第六集。本集故事在講一個技藝高超的外科醫師利用專業知識殺人的故事。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這幾天我到倫敦及附近城市再走了一趟,將前一次倫敦推理之旅的遺珠給補完,有收穫,也有失落。

  前一次到倫敦,我去了貝克街(就是福爾摩斯博物館所在處)、福爾摩斯餐廳、看了克奶奶的捕鼠器。後來發現我還漏了幾個地方,所以這次去特地去補完。我去了Murder One這家推理小說專賣店,是間小店,不像 BlackwellWaterstones 這種大型書店,可是逛起來還是十分有滿足感。我一本書都沒買,書都太貴,也不知該買啥,推理小說的研究書籍又太多,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我只有拍拍照就完事。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在看白羅探案的DVD,我這個人是屬於原著至上的那一種,我不喜歡編劇、導演自作聰明擅自改動原作者的情節安排。尤其是在看長篇小說改編的作品時,這種念頭更是時常出現,因為要在兩三個小時之內要將長篇故事完整呈現實屬不易,所以故事常常簡化、人物砍了幾個之類事情的老是發生。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六月,BBC推出了由Joan Hickson飾演瑪波小姐的全套DVD,包含所有12個長篇故事,這些克奶奶的瑪波小姐探案,自1984年至1992年耗時九年陸續拍成。這系列中每個故事,除《謀殺啟事》與《藏書室的陌生人》是三小時之外,其他十個故事都是兩個小時。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agger of the Mind》,第二季第四集,1972年首播,這集故事與前面的都不同,因為可倫坡出差到倫敦啦!美其名是到蘇格蘭場學習英國的辦案技巧,不過劇裡要嘛是辦案,要嘛就是在觀光。不過本劇也不全是在英國拍攝,有些網站的資料指出,除了特定景點的鏡頭之外,這部戲其他部分是在加州拍的。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he Most Crucial Game》, 1972年第二季第三回。本片在講述一個長輩殺害晚輩的故事(這樣會不會太模糊了?)。片名的Game是指美式足球賽,謀殺案就是在比賽期間發生的。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Greenhouse Jungle》,1972年十月首播,第二季第二集。本集故事在講一個假綁架的故事。那時警察偵辦綁架的技術,和現在電影裡(我也只知道電影,不知實際) 的情形相較,只能讓人感嘆時代差異竟如此巨大。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Étude in Black》,一九七二年播出的第二季第一集。故事是在描述一個出軌的指揮家謀殺自己情婦的故事。由於指控兇手的證據太薄弱,所以我覺得本集並不精彩,要是最後上了法庭, 能不能順利定罪還很難說。不過在那個年代,只要戴手套,然後進出犯罪現場不被人看見,似乎就夠安全的了,不像現在滿街的監視攝影機與先進的鑑識技術,那怕只是掉根頭髮都可以把人送上電椅。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lueprint for Murder》,一九七二年首播,為第一季第七集(也是本季最終回)。本集大致是描述一個地產大亨被手下工程師給幹掉的故事。看到目前為止,故事愈來愈流暢,可倫坡的外型與習性也愈見明顯。在本集中,主角Peter Falk那種無意間散發的喜感也表露無遺。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rt Fuse》,一九七二年首播,第一季第六集。本集故事是講一個頭腦很好的年輕人謀害自己叔叔的故事。即使可倫坡早早就設定了兇手,卻無法找到相關的證據去證明他就是兇手,片尾結束的地方顯得有些吃力,要是繼續往下演,上了法庭的話還不見得會被判有罪吧!也因此本集是截至目前為止本人好感度最低的一部。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dy in Waiting》,或可譯做《小姐在等待》,第一季第五回,一九七一年首播。本集故事是在講家族成員爭奪家族企業經營權的事。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itable for Framing》,一九七一年第一季第四集。記得古佃第一部剛開始的時候,倒楣鬼都是一開頭就死了,到了第二部第三部的時候,死者都很愛搶戲,總是拖了好一陣子才死掉。這集的可倫坡開場也很直接,開始不到一分鐘死者就命喪槍下,是我看到目前為止存活時間最短的被害人。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d Weight》,一九七一年第一季第三回。可倫坡這回遇到地位超崇高的罪犯,連講話都得恭恭敬敬的。故事大致是描述有一對在玩帆船的母女,女兒目睹岸邊別墅裡發生槍擊案,報警之後,警察去現場探查,卻未發現屍體,也得到屋主合情合理的解釋,甚至到後來,目擊者還改變了口供。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th Lends a Hand》,一九七一年播出的第一季第二集,一開始主角正開著老爺車上路,一臉愉悅前往查案時,就被交通警察攔下來,交警發現他是警察後,還幫他開道去現場。可倫坡還真是個不張揚的警察啊!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Murder by the Book》,1971年的電視劇,是第一季第一集,卻不是可倫坡系列第一集,因為在1968年與1971年各有一集的 Pilot Play,所以《Murder by the Book》實際上是第三集。本集想當然爾是由Peter Falk 飾演可倫坡一角,看慣台灣播出過幾部的影集,回看他年輕時演的戲還真有點不習慣,一來當時主角只有44歲,和記憶裡的逗趣老頭感覺不太合拍;二來年輕 的Peter Falk 看起來還挺老實的,和他有點年紀以後,或是和田村正和相比,都比較不那麼有老奸巨猾貌。(瞧下圖!多年輕啊!)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ansom for a Dead Man》,1971 年上映,是可倫坡系列的第二部pilot play,與前一部pilot play《Prescription: Murder》上映隔了足足有三年。片長120分鐘,跟一部電影一樣長了,這集的仍延續前一集的模式(當然也持續到以後),他老是忘了帶筆,披著大外套,與前一集不同的是,他的髮型不像前一集一樣油亮整齊,已有邋遢偵探的樣子了。不過招牌老爺車還是沒出現,要到同年正式播出的第一季第一集才會出現。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escription: Murder》(或譯《殺人處方籤》)是1968年時的電視劇,也是Peter Falk第一次飾演可倫坡一角,當時相當的年輕哪!頭髮也很整齊,中規中矩的樣子。戲裡多半穿著西裝,而把招牌大外套拿在手上,本集出場時就是這個裝扮。

  故事大致是一個高薪的心理醫生,為了和年輕女友在一起而決定共謀殺妻的故事。關於兇手製造不在場證明的手法,在現今的時空下應該已無法做到,假想身處那個時空,兇手的手法說實在挺精妙的。

文章標籤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神探可倫坡》完整劇目
本文提供《神探可倫坡》完整劇目表以及本部落格每集心得文章的連結。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似乎推理迷都知道,在英國倫敦的貝克街附近,有一個福爾摩斯博物館,任何一個有心人只要從台灣搭機到倫敦,從機場搭地鐵至貝克街站,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這趟朝聖之旅。那要是想看看克奶奶在英國的足跡呢?那就得到英國南方Devon的Torquay了,這是克奶奶的出生地,於是乎,我便展開了克奶奶尋訪記,為期四天,2005年12月18至22日。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982年的《豔陽下的謀殺案》(Evil Under the Sun),或許不是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最知名的推理電影,但可能是克莉絲蒂所有改編電影中,卡司陣容最為堅強的一部,此文源起於想查一下片中主角們也演過哪些電影,結果查了之後便欲罷不能,乾脆提筆為文。資料為網路所蒐集整理,若有闕漏,還請諸位指正。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