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jpg篇名:死者的畫像
作者:蔡一靜
收錄於:1993年二月號《推理》月刊雜誌第100期
成書年代:1993年
篇末評論:黃鈞浩〈欣見女性昆恩登場〉

心得:

  蔡一靜筆下的「蔡一靜探案」,所以是同名偵探無誤,本篇解說黃鈞浩先生以「欣見女性昆恩登場」為題大大讚揚了一番,作者與偵探同名,當然首推艾勒里.昆恩了。

  這篇是蔡一靜首度刊刻在《推理》月刊雜誌上的作品,因此有若干設定不詳,未能清楚告知讀者前因後果,略為可惜,比方說教師蔡一靜為何可以介入警察辦案,就只有一句「由於以前的一個案件使我結緣相識,逐漸地彼此熟稔起來」交待過去;而男角色「小紀」的身份也隻字未提,只說他與警察局的余組長共識,其實我應該合理推論小紀就是警察,但或許是另一位台灣推理作家葉桑先生筆下的校園偵探「小紀」讓我印象太為深刻,所以我一直沒把他當成警察。而教師偵探蔡一靜究竟是國小、國中、高中老師,也沒有線索,我還查了兩個資料來源以確定這篇〈死者的畫像〉確實是蔡一靜的首作。

  這個設定不詳的毛病在看過發表於同年十二月的次篇〈幸福的陷阱〉就完全解決了,蔡一靜是國中老師,在〈幸福的陷阱〉一案涉有殺人重嫌,並與警察小紀、余組長相識,有一位早夭的妹妹蔡一娟,姊妹倆自幼父母雙亡。我猜作者是同時構思兩篇,但先完成〈死者的畫像〉,後完成〈幸福的陷阱〉然後就先投稿了,所以才造成這樣後作說明前作未交待之事的現象。不然我實在看不出來為何要這樣刊登,〈幸福的陷阱〉先登的話,一切疑問都解決啦!

  評論家黃鈞浩評論此篇「構想不凡,下筆嚴謹,綜合成績很高,很能吸引讀者。」我很同意這樣的評價,這篇是正宗的本格推理,證據證詞安排都屬上乘,也有意外性的逆轉,相當不錯。只是我這邊提出兩個創作上的疑問,雖然這是篇十八年前的作品,質疑這個沒什麼意義,但推理迷嘛,總是難免想很多,然後不吐不快。以下以白字標示,有興趣的朋友請反白閱讀。

  首先是「死者自畫像的必要性」,以自畫像當遺物,並在上面書寫「我先走了,請保重」,這一點頗為不通。畫風是一個問題,畫風有辦法偽裝成死者所畫嗎?我是繪畫外行,但我以為每位藝術家應該都有可供辨識的特點才對。而書寫「我先走了,請保重」也有筆跡的問題,本作似乎沒有處理。

  其次則是「死者是否可以喝完含有農藥的番石榴汁?」偵探解謎時說雖然農藥嗆鼻,但死者感冒鼻塞,所以聞不到,我納悶的是,就算聞不到,用喝的應該可以喝出加了大半罐農藥的加料果汁有異味才對,而且是否考慮到該農藥的致死量問題。

  台灣推理文壇中少見的女作家女偵探,是該好好重新認識啦!

[ 蔡一靜作品 ](依發表順序)
01.《推理》月刊雜誌第100期(1993年02月號)〈死者的畫像〉  (蔡一靜探案)
02.《推理》月刊雜誌第110期(1993年12月號)〈幸福的陷阱〉  (蔡一靜探案)
03.《推理》月刊雜誌第119期(1994年09月號)〈二分之一的復仇〉(蔡一靜探案)
04.《推理》月刊雜誌第122期(1994年12月號)〈不完美的密室〉 (蔡一靜探案)
05.《推理》月刊雜誌第144期(1996年10月號)〈恨意的連環〉  (蔡一靜探案)
06.《推理》月刊雜誌第152期(1997年06月號)〈大明星之死〉  (葉玲探案)
07.《推理》月刊雜誌第154期(1997年08月號)〈魁首島奇案〉  (葉玲探案)
08.《推理》月刊雜誌第163期(1998年05月號)〈疑雲重重〉   (葉玲探案)
09.《推理》月刊雜誌第168期(1998年10月號)〈禁斷的果實〉  (蔡一靜探案)
10.《推理》月刊雜誌第177期(1999年07月號)〈繼承的悲劇〉  (葉玲探案)

arrow
arrow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