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麒麟之翼》 書名:麒麟の翼
書系:獨步 東野圭吾作品集 33
作者:東野圭吾
成書年代:2011年

心得:

  《麒麟之翼》是加賀恭一郎的探案,這書名真像電玩遊戲、或是電玩裡寶物的名字,讓我一開始就對小說充滿想像。結果完全不是那個樣子,「麒麟之翼」一詞在故事中有更深刻的意思。

  對讀者而言,本書謎團相當簡單,就是「為何被害人被刺傷後不求救,堅持走至麒麟像之前?」但相較之下,對警方而言這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細節了,因為在案件發生不久,重要嫌疑犯就因為逃亡而被車撞死了,所以一開始警方的任務相當簡單,就是將嫌犯與被害者連起來,找出行兇的動機就可以開心結案,回家用膳了。

  然而這案子遇見了加賀恭一郎。其實我早就讀過加賀恭一郎探案了,因為台灣很早就引進了《惡意》,可是我對這位偵探真是一點印象都沒有,讀完《麒麟之翼》以後應該是不至於再忘記他了。加賀恭一郎找出被害者行動的不自然之處,再找到他被害當日與先前的行蹤,最後連結至案件的真相,這一切都是靠腳走出來的,實在是日本苦力型警探的楷模,讓我老把加賀想像成刑警老頭,有種「反正我要退休了,這次就依我意思查案吧!」的味道。

  《麒麟之翼》有兩點可以討論一下。一是本書的背景相當親切,日本社會的問題幾乎都可以在台灣發現,諸如電視名嘴天底下沒有我不能評論之事的態度、媒體強勢又粗暴的播報方式、資方對待免洗派遣勞工的姿態、家庭成員間的疏離現象,都與台灣社會若合符節,一邊讀,我一邊覺得這部作品「台灣在地感」好強烈,然後明明是日本作家的作品。

  二是本書「為何被害人被刺傷後不求救,堅持走至麒麟像之前?」的謎團,對我而言很像島田莊司《奇想、天慟》中「為何兇手為了區區十二日圓的消費稅而殺人?」與橫山秀夫《半自白》裡「為何兇手從殺人後到自首前失蹤了兩天?」這類謎團不是「誰殺的?」而是「兇手/被害者為何這麼做?」

  對我而言,上述三部小說中《麒麟之翼》不是最好看的,但東野圭吾除了解釋「兇手/被害者為何這麼做?」之外,還比另兩作多解決了「誰殺的?」這個問題,所以對於「不在乎為何、只在乎是誰」的推理迷而言,閱讀《麒麟之翼》應該可以獲得額外的滿足。

[ 相關連結 ]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