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史上最成功的瑪波小姐可能是瓊安.希克森(Joan Hickson, 1906 - 1998),她拍了原著中全部瑪波的12個長篇故事,由BBC拍的,只差《十三個難題》與《瑪波小姐的完結篇》;接著ITV推出由吉拉汀.麥伊文(Geraldine McEwan, 1932- )女士登場,她也正巧演了12個長篇故事,但其中《顫刺的預兆》、《本末倒置》、《西塔佛秘案》與《無辜者的試煉》在原著中不是瑪波探案,劇本改編過了。麥伊文演完12集後,由茱莉亞.麥肯錫(Julia McKenzie, 1941- )女士接手,也是ITV的戲。
茱莉亞.麥肯錫目前為止拍了《黑麥滿口袋》、《殺人不難》(巴鬥探案)、《為什麼不找伊文斯?》(非系列主角)、《殺手魔術》、《破鏡謀殺案》、《煙囪的秘密》(巴鬥探案)、《藍色的天竺葵》(The Blue Geranium,收錄於《十三個難題》)、《白馬酒館》(非系列主角)等八部。而2013年預計上映的有《加勒比海疑雲》、《葛林蕭的笑話》(Greenshaw’s Folly,收錄於《哪個聖誕布丁?》,本為白羅探案)、《無盡的夜》(非系列主角),同樣是瑪波探案混搭其他主角探案的風格。
我比對了一下,瑪波的12個長篇故事裡,BBC全都拍了,ITV旗下則由吉拉汀.麥伊文演了8個、茱莉亞.麥肯錫演了4個,加起來也是全部的12個長篇,所以未來若ITV不希望演員重複演長篇,那就只能由瑪波短篇著手、或是把其他作品挪用過來了。而同為ITV製播大衛.蘇謝(David Suchet)演的白羅探案裡,已有不少短篇拍成電視劇,而瑪波小姐的短篇探案僅有《十三個難題》與《瑪波小姐的完結篇》兩部,直到2010年的《藍色的天竺葵》之後,才見瑪波短篇搬上螢幕。
《藍色的天竺葵》原是短篇故事,收錄於《十三個難題》之中,本來就是瑪波探案,故事本來是一群人輪流講懸疑案件給聽眾解答,毫無意外地每個故事都由看似無害的瑪波小姐破案。遠流出版的原著之中,文長僅21頁,要如何加成90分鐘的電視版,實在考驗編導的功力。天竺葵是一種花,在故事中,貼在主臥室的粉紅色天竺葵壁紙,居然在案發當時變成藍色,正如靈媒預言一樣,帶來了女主人的死亡。
當然古典解謎小說裡的怪力亂神多半有合理解釋,而原先少少的五六個角色,在電視劇中大幅增加,人物背景也複雜化,以撐起這個小短篇。簡單說來,這樣的改動以後,原作的短小精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人有動機、個個有嫌疑、時時有機會的大部頭作品了。按理說來,由短改長應該可以游刃有餘地把故事說得更清楚,而不減損原著一絲一毫,但或許是加了人物與人際關係的緣故,這部作品看起來頗為緊湊,記憶體太低的我常常要想一下這句話裡提到的人名到底在說誰。
看瑪波探案還有個樂趣,就是看一般人(或警探)如何由看不起這個小老太婆,進而發現她不簡單,最後求助於她的這個過程。有點像內田康夫筆下淺見光彥、或是影集《零感應妙探》(Psych,此為DVD版譯名,MOD譯作《靈異妙探》)一樣,一開始因為知道太多被懷疑是嫌犯,最終被奉為解謎之鑰,算是觀賞推理作品額外的樂趣。
[ 相關連結 ]
瓊安.希克森的瑪波探案(by 呂仁)
吉拉汀.麥伊文的瑪波小姐探案(by 呂仁)
《十三個難題》@博客來網路書店
《瑪波:藍色的天竺葵》@IMDb
收看方式:中華電信MOD 78台ITV Granada(阿嘉莎.克莉絲蒂之瑪波小姐探案第五季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