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百分之七的溶液》.jpg 書名: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
書系:臉譜 新福爾摩斯探案系列
作者:尼可拉斯.梅爾 Nicholas Meyer
成書年代:1974年

心得:
 
  我猜的啦!福爾摩斯會重新引起風潮,完全是由於電影《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2009)開始,小勞勃道尼與裘德洛飾演的福華二人組讓人耳目一新;加上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也製播了《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 2010)一季三集的影集,推出後反應熱烈,不管是給福爾摩斯辦新案子,或是拉到現代辦案,都讓推理迷看得十分過癮,看看臉譜就推出電影書盒版的福爾摩斯全集,我想電影應該讓書多賣了不少套吧!
福爾摩斯全集電影書盒版.jpg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福爾摩斯的話題性與暢銷度,讓臉譜「新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這個書系活了起來,本來只出過一本《貝格街謀殺案》(Murder in Baker Street, 2001),其後該書系看來應該出雅德里安.柯南.道爾(Adrian Conan Doyle)與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合著的《福爾摩斯的功績》(The Exploits of Sherlock Holmes, 1954),卻擺到「M&C推理大師經典名作選書系」去了,看來「新福爾摩斯探案系列」就要宣告斷頭之際,這部《百分之七的溶液》堂堂登場了。

  《百分之七的溶液》是尼可拉斯.梅爾的福爾摩斯仿作作品,他以「編輯」的名義前後創作了三部福爾摩斯的仿作,他聲稱發現了華生遺稿,然後以編輯的身份重新整理這份遺稿,進而出版,還煞有介事地寫了一篇序來說明遺稿發現經過。總之就是要說明這部作品的正當性,試圖以假亂真,相當有意思。這也不是故意要騙誰說這三部作品真的是正典,因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華生遺稿」這說法有點問題,若真的是作者遺稿,那也應該是柯南.道爾遺稿,而非華生的遺稿,換句話說,梅爾是站在福爾摩斯的故事裡說這件事的,因為只有在故事裡,華生才是作者,大家也就開開心心接受他的說法,大家一起活在福爾摩斯的小說世界裡。

華生遺著.梅耶編輯.jpg  我在本書推薦序中提到了梅爾的作法似乎騙倒了早期台灣的出版社,怎麼說呢?因為梅爾的系列作品在民國六十年代引進台灣之時,封面大喇喇地寫著「福爾摩斯最新探案」,還註明是「華生遺著.梅耶編輯」(台灣舊譯Meyer為梅耶),我認為顯然就是上了梅爾的當,這邊有圖為證,大家看一下,順便評論一下出版社是不是真的如我所言被梅爾騙了。
 
  簡單說說我對本書的感覺,就是這部《百分之七的溶液》由內而外完全透露出作者對於福爾摩斯探案的熟稔,正典裡的典故運用可謂駕輕就熟,是一部風味極佳的福爾摩斯仿作。喜愛福爾摩斯的讀者一定會喜歡這部作品,就算原先對福爾摩斯印象平平,讀了本作應該可以更深入這位神探的內心世界,彷彿偷窺了福爾摩斯深埋在心中鮮為人知的那一面。
1974年《百分之七的溶液》.jpg
  話說回來,這部《百分之七的溶液》讓小說人物福爾摩斯與同時代的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在書中相遇,首先解決了福爾摩斯的藥癮問題,進而並肩瓦解國際陰謀。老實說我對於正典中關於國際陰謀的故事評價都不高,原因是儘管案件描述的再嚴重再緊急,如〈海軍協定〉與〈布魯斯—帕廷頓計畫〉,但終究沒有引發國際事件,讓案件的解決僅停留在個人犯案的層次,未推升到國際戰禍的水準(這人顯然不樂見世界和平),當然華生會說了,就是因為福爾摩斯解決得早,所以傷害沒有更大。
 
  《百分之七的溶液》就解決了我的不滿,福爾摩斯與佛洛伊德在故事裡追趕跑跳碰,硬是在千鈞一髮之際阻止了陰謀,尤其是最後火車追逐的戲碼,精彩刺激過癮,是富含影像感的一部作品。要從這一點看來,梅爾的表現比正典精彩不少喔(這句話真是太大逆不道了)。最後,本作於1975年獲得英國推理作家協會金匕首獎的肯定,喜歡參考這種榜單的讀者們,《百分之七的溶液》真的是不容錯過啊!

[ 相關連結 ]
購書連結: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