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jpg   算算這幾年我也看過不少推理舞台劇,有從經典小說改編的《空幻之屋》,有專業劇團演出的《捕鼠器》、《不速之客》,甚至是在戶外演出的《Cry Blue Murder ! 》,學生、業餘劇團的也看過《捕鼠器》《枕頭人》,甚至還有推理歌仔戲《雪夜客棧殺人事件》哩!實際上看過的演出算是不少,但這回看戲前心情特別忐忑。如果不知道要這劇演啥,那就不會有錯誤的期待;如果表演團體是專業劇團,那演不好只要發發負評抱怨不值回票價就好。想來我的心情是我對《黑色遊戲》劇本內容已有點熟悉,又擔心學生劇團表演效果不好、深恐辜負劇本所導致。

  所幸夢奇地劇場的演出沒讓我失望。雖然我自己是想很多的人,不過主導本劇成敗的演員自然是想的更多,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搜尋「黑色遊戲」,可以見到不少主角的內心戲哩!由於演員想的多,自我要求高,所以呈現出來的東西有相當水準,就一個劇團的首演作品來說,我認為表現十分傑出,不辜負這個劇本與期待的觀眾。

  即使表演夠棒,觀賞完還是有些細節想提出來說說,演員用力演,觀眾認真看嘛!(笑)所以以下文章涉及劇情,介意透露劇情者請慎入。

  《黑色遊戲》原劇名為《Sleuth》,就是「偵探」的意思,簡述劇情就是老綠帽推理作家(Andrew Wyke)與年輕情夫(Milo Tindle)爭奪一位女子的故事,以下分為幾類簡述想法。

9974_Sleuth 1891.jpg
2008舞台劇豪華的佈景,可見二層樓。
9974_Sleuth 1838.jpg
2008舞台劇,左方是開心水手傑克。

  關於劇情。綜觀全劇,可以得知這劇本融入了1972年與2007年的電影版(以下分別稱為舊版、新版),兩邊的元素都看得見,如設計殺害Andrew的女朋友Tea、大笑人偶Linda就是來自舊版,高科技的宅邸與Andrew邀請Milo留下就是來自於新版。Andrew身為推理作家,喜愛玩遊戲,由舊版中到處可見的精緻玩具、牌戲等佈置可以看出來,而這樣的人格特質也延續到他對Milo所設下的遊戲中,十分合理,第一局,搞得Milo跪地求饒,Andrew大獲全勝。第二局Andrew被扳回來,一勝一敗。前兩局遊戲不論是新版、舊版、《黑色遊戲》都演一樣,但在第三局之中新版電影就另闢蹊徑,一塌糊塗。好在《黑色遊戲》仍然保留舊版的鬥智戲碼,讓Andrew為了洗刷自己殺害Tea的嫌疑而忙亂不已,保留傳統,很好很好。至於學新版電影要求Milo留下共同生活的部份,我是覺得沒必要,既不像新版一樣留一段來大演BL,而又跟舊版一樣玩第三局,那這僅兩句就帶過的同居請求,我看是作用不大。

  關於舞台設計。舞台設計我想完全受限於預算,場地也受限於預算,所以自然不可能像英國演出那樣弄個兩層樓舞台,古典的客廳(還有壁爐呢!)與洋樓外窗,真是對味極了!《黑色遊戲》採用新版的高科技豪宅風,以遙控器與投影螢幕來說明房子外部場景,以及Andrew喜愛道具的個性,也保有新版的冷冽感,還不錯。我沒想到牯嶺街小劇場的場地還可以從二樓從天而降,真是不簡單。演員走到白紙幕之後,留下陰影與前台演員對話,這個感覺真是太棒了,如果可以善加利用陰影的手勢、大小,與對白結合,造成講話的氣勢差異,應該會更棒(還是劇團已經有注意到了?我看不太出來。)另外,吊掛式的書架、酒杯架,在幾個場景會遮到演員,這樣觀眾根本就看清楚啊!吊掛很好,這樣的缺點不是完全可以用走位來解決嗎?

004.jpg

英人琴酒

005.jpg

MB香甜酒

  關於道具,道具我就意見比較多了,請參考參考。首先是人偶Linda,這個道具是Andrew用來開Milo玩笑的,在舊版中是開心水手傑克,英版舞台劇裡也有這隻,我覺得可以修正的地方有二,一是嘴巴要作會動,沒動的話根本不覺得是Linda笑的;二則是笑聲由舞台後方場控傳來,一點都沒有「眼前的Linda在笑」的真實感,如果可以,笑聲還是從前方過來吧!另一個道具是酒瓶。劇中用到許多酒,像是啤酒,有「嘻~」的開瓶聲效果十足,所以我與同行友人一致懷疑是真啤酒,香檳也因氣泡被懷疑是真的。關於那瓶綠色皇家禮炮的擺法,擺在四五隻酒瓶之間,這罐酒是最常被拿到的酒,Andrew每拿一次,我就擔心沒拿好把其他酒瓶打翻一次。另外是我從頭到尾都覺得礙眼的那瓶「琴酒」,Andrew把那瓶圓瓶酒當成琴酒來倒給Milo,淺見以為這是大瑕疵。Marie Brizard的香甜酒世界知名,台灣慣稱MB牌,就是那樣造型特殊的圓酒瓶。在開演前的等待時間,我就想怎麼會擺一瓶不能直接喝的酒在台上呢?結果一開演,還真的拿來倒,而且是以「琴酒」之名,我真是快要暈倒了。我還反求諸己,心想說不定MB有出產琴酒,也是這種罐子,是我大驚小怪。於是散場我偷偷摸摸溜到舞台邊,證實那瓶的確是MB產品,但是白薄荷香甜酒,不是琴酒。這真是可以輕易解決的Goof了,如果要用琴酒,市面上有一堆啊!就算要充數也拿點不好認的來用,拿MB一眼便知,一看就漏餡。外觀是很重要的,就像拿「皇家禮炮」來倒,一看就會想到是威士忌一樣。我建議換成BEEFEATER的London Dry Gin,它有個中文名就叫做「英人琴酒」,完全與《黑色遊戲》的英倫風合拍。這也是一看就知是琴酒的代表性產品。我想這一點可能只有我有意見啦!同行友人對這個Goof都沒有感覺,不過我真的很在意。附帶一提,要講通寧水或Tonic Water都好,只講通寧真是怪怪的。

  關於服裝。服裝我覺得都OK,除了一開始Milo穿的皮鞋顏色不搭之外,老少的服裝都有該有的樣子,警探的造型大不同也有混淆觀眾視聽的效果,惟有最後Milo要拿Maggie的「貂皮大衣」那是敗筆,既然都說了是要拿貂皮大衣,就該有相對應的服裝被拿走,最後拿著的衣服看來只是件普通外套,太沒有說服力了。舊版電影裡的,真是件有豹紋的大衣啊!

001.JPG  關於演員。這是我原先最為擔心的一環(戲迷的瞎操心),畢竟就這幾位演員,站在台上110分鐘幾乎不下場,根本就是功力大考驗,好在一整齣戲看下來沒有重大失誤,頂多就是把「你不會得逞的」說成「我不會得逞的」而已。有朋友認為Milo演得比較好,我覺得有點在角色上佔了便宜,Milo情緒起伏較多,角色多變,演的又是年輕人。Andrew演的是老人,在聲線上就吃了虧,我倒認為Andrew在「遊戲掌握在我手」的游刃有餘與「被動跟著玩遊戲」的驚惶失措兩者間的情緒轉換不錯,兩相對照有看出演員的用功。在此給兩位演員拍拍手。

  以下則想到啥說啥。

  ⊙中場的槍聲作換場中點中規中矩,但是要挑剔一下槍聲不像,反倒像小時候玩的假槍聲(一排紅色圓圓左輪那種),「碰」與「啪」聽起來還是真實度有差。

  ⊙Andrew在簡述珠寶搶案犯案過程時,有講到要用火藥來爆破,可是最後沒有真的這麼做,照理說Milo應該會起疑才對,不然乾脆爆破的說法就拿掉算了,以免前後搭不上。

002.jpg   ⊙劇中警探出場有吸煙,我覺得要考慮有沒有必要真的點著,還抽那麼久。我看《捕鼠器》是有拿菸,作勢點而已;我看《空幻之屋》是真有點,還抽得兇,問題那是大劇場,台上抽台下根本聞不到。所以要嘛乾脆不點、要嘛點了抽兩口就熄掉、要嘛點了以後演員就走到後面,離觀眾遠點好。我前排的觀眾就真有馬上把口罩帶起來的啊!既是小劇場、舞台的沙發又離觀眾席這麼近,我想可以考慮避一避。

  ⊙節目單演員有位「朱德若」,真是對於未看劇,先買節目單的觀眾來說,相當貼心的設計。配樂原聲CD連印刷層都有印上,作工精緻,這錢花得值得,只可惜沒賣海報,而現場也沒有小DM可以拿了。

  ⊙演出意見表有讓觀眾選在這個遊戲之中比較支持的角色,不過Andrew和Milo的姓都拼錯了,會不會有這麼巧合的事?節目單裡的是對的呀!

  ⊙我覺得「羞辱」並不是本劇重點,我在看1972年舊版電影完全沒想到這個,一樣看得津津有味。然而有名家如此說,可能真有那麼回事吧!我承認沒有慧根。

  回說我原先認為《Sleuth》不適合學生劇團演出,一來不好演;二來能上場的人數極其有限,與學生劇團(我想像中)應該要讓較多的演員上台磨練的目標不合,所以不適合。我還在猜夢奇地劇場的演員們打了一架才決定由誰出線。讀了Julient-Chen的文章之後才知道,原來劇團成立「一開始就單純因為兩位演員想演戲而已」,既然如此,原先我心中眾人搶角色的畫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演員們很開心找到這齣演員極少的劇本(角色太多人說不定會不夠......)。

  要說到結論了。我覺得以一個劇團的首演作品來說,表現十分傑出,不辜負這個劇本與期待的觀眾(至少我)。衷心期盼下齣戲的出現,當然也希望是推理劇囉!我已經雞婆到想好下一齣可以演什麼了,演《死亡陷阱》如何?(Deathtrap, 有1982年電影版可以參考)只要四個主要角色喔!


[ 觀賞備忘 ]
2009/05/01(五)19:30 ,牯嶺街小劇場,票價350元,節目單50元,配樂原聲CD80元,夢奇地劇場。
同行友人:June、栞、卡蘿、sfone、vence。
特別感謝阿栞揪團、卡蘿購票、友人們熱情跟團。

[ 延伸閱讀 ]
2009《黑色遊戲》演出部落格
夢奇地劇場《黑色遊戲》(by 栞)
夢奇地劇場之《黑色遊戲》(by 卡蘿)
[夢奇地劇團] 黑色遊戲.裹 --我們要演戲(by Julient-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