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The Study in Scarlet
作者:Conan Doyle 柯南.道爾
首次發表:1887年11月
成書年代:1886年3月
柯南.道爾於1886年三月寫成《血字的研究》,1887年11月於比頓聖誕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首次刊出,次年印行單行本。這本書重要性不言可喻:世界上最有名的偵探誕生、福爾摩斯與華生初相見、乃至於福爾摩斯一些行為習慣,都在本書出現。
![]() 圖:Peter Cushing版DVD與比頓聖誕年刊封面明信片
|
有鑑於我似乎不是個稱職推理迷,一直沒把福爾摩斯六十個探案完整讀完,實在非常汗顏,所以我決定來個經典重讀,同時輔以電影電視劇,原著、改編同時進行,順便把一些推理朋友們可能會感興趣的部份整理討論,希望讓大家讀起文章來更有意思些。
◎目前可見的DVD版本
電影裡最佳的福爾摩斯貝索.羅斯朋(Basil Rathbone)與電視裡最佳的福爾摩斯傑若米.布瑞特(Jeremy Brett),他倆是較被公認的福爾摩斯代言人,然而,他們竟然都沒有演過這個案子,貝索.羅斯朋的14部電影多為原創故事那沒話說,但傑若米.布瑞特的41個故事卻就少了這部出登場作,實在可惜。
目前市面上的版本有二:一是雷吉諾.歐文(Reginald Owen)在1933年的黑白片電影版本,正片開始前的字卡還寫著基於柯南.道爾的小說,完全是胡說一通,這片除了角色外,跟原著一點關係都沒有(跟鵝媽媽童謠倒是相關許多);二是Peter Cushing在1968年的電視劇版本,相當程度忠於原著,想要看著福爾摩斯偵辦此案,本片是唯一選擇,以下以這個版本的改編為主要討論對象。
◎福爾摩斯的第一句話
剛剛說到福爾摩斯與忠實的助手華生醫師,在《血字的研究》相見歡,推理迷間常互相考試,問「福爾摩斯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老實說,這題目不夠好,因為大家都常會回答「你從阿富汗來。」其實不然,福爾摩斯在與華生見面前正在作實驗,他正在高興地歡呼:「我發現了!我發現了!」
![]() 英文版的有圖有真相
|
真是無聊的答案。若問「福爾摩斯對華生說的第一句話?」那也不是從阿富汗來這句,而是一句大家都會的英文「How are you?」,然後才是「您從阿富汗來」。所以「您從阿富汗來」這句答案的題目,應該是「福爾摩斯見到華生所作的的第一個推理」才對。
然而,Peter Cushing在1968年的電視劇版本卻沒有這一句話可以聽,因為這個故事在當年的福爾摩斯電視劇中,安排在第二季第三集,福爾摩斯與華生已經偵辦過不少案件了,自然不會再從頭相識一遍。傑若米.布瑞特版的第一個故事是〈波宮秘史〉,雖是短篇的第一個故事,但也設計成已相識。
![]() 兩人握手,福爾摩斯說出他第一個推理
|
我手邊唯一有他們相識鏡頭的是1954年Ronald Howard的黑白電視劇版本,第一季第一集,題為〈The Case of the Cunningham Heritage〉,福爾摩斯果然說出經典名言:「你從阿富汗來。」
除了第一句話是經典場景之外,我覺得在〈空屋〉中福爾摩斯回來把華生嚇暈也是一絕,以後以機會再介紹。
◎血字?暗紅色?猩紅色的研究?
![]() 血字是德文「復仇」之意。
有很復仇的感覺嗎? |
Scarlet直譯是猩紅色、緋紅色、鮮紅色,在小說裡總之就是講留在牆上的「RACHE」字樣。福爾摩斯從字的高度判斷兇手身高、從字的寫法判斷兇手背景,而這字就是用血寫成的,所以我覺得研究「顏色」比較不切題,實際上是研究「字跡」,所以我偏好《血字的研究》的譯法。自然,看到影像化後的作品自然得看看這個血字寫成什麼樣子了。
◎與原著不同的小更動
原著裡福爾摩斯在現場就搜查證據搞了有二十分鐘之久,四十多分鐘的電視劇當然不能這麼演,三兩下就看完現場,然後說出驚人的推理,留下發呆的警察,帶走痴愚的華生(華生,等Ben Kingsley幫你雪恥吧!)。
![]() 用筆寫袖口
|
另外,原著中福爾摩斯試驗毒藥的方法,是拿一隻瀕死的狗來作實驗,即使狗死了,也算是送他一程,相當有人道精神。在這個電視劇中,居然更為人道,福爾摩斯用他的燒杯試管來化驗毒物,而非直接用狗試驗,不知是找狗演員麻煩還是編劇嫌原著太殘忍了。
本片中,福爾摩斯紀錄資訊,是寫在白襯衫的袖口上,我沒印象小說中或是其他電視電影中演過,不知是不是這系列獨有的特色,還待繼續觀察。有先進知道,請賜教。
原著小說分為兩部,第一部由華生講故事,第二部則是在抓到真兇後,由真兇提供一個很長的犯罪動機,電視則沒有這樣演,幾分鐘就帶過了。
◎貝克街非正規軍
![]() |
在這個故事中,貝克街非正規軍(Baker Street Irregulars)正式登場,也成為逮到犯人的大功臣,原著裡一次來六名,片中只出現四名,不僅數量短少,演領袖的維金斯(Wiggins)看起來就超齡,一點都不像流浪頑「童」,相當沒有說服力哩!話說這個Baker Street Irregulars在中文世界似乎一直沒有統一譯名,偵緝隊貝克街分隊(志文)、貝克街游擊隊(圓神)、貝克街的小聽差(遠流)等等不一而足,我比較喜歡小聽差或是非正規軍的譯法,前者比較可愛,後者比較接近原文。
◎第一次真好
即使有種說法是福爾摩斯作品長不如短,但初登場的長篇作,還是引薦了這位天下第一神探給讀者,不管後代評價如何,現代讀者覺得好不好看,其重要地位早就樹立在那裡,沒有質疑的餘地了啦!
![]() |
![]() |
DVD資訊
原名 拍攝年代 主角 類型 色彩 長寬比 字幕 時間 |
A Study in Scarlet 1933 Reginald Owen 電影 黑白 4:3 無 73mins |
A Study in Scarlet 1968 Peter Cushing 電視劇 彩色 4:3 英文 50min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