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三幕の殺意
書系:
作者:中町信
成書年代:2008年


心得:

2008年《三幕的殺意》.jpg  首次認識中町信這位作家,是春天出版社在2018年於「春日文庫」這個書系裡,出版了他1973年的作品《模仿的殺意》,該書極為精彩,書上文案是「超敘述性詭計經典名作」。

  因為《模仿的殺意》是很早的作品,所以書中犯人很認真在建構不在場證明,偵探很用力在破解不在場證明,相當有懷舊古風。本作《三幕的殺意》也是一樣,古典風味十足,我超愛。

  故事發生在尾瀨的朝日小屋,小屋是兩層樓十二間客房,木質屋頂黑亮建材,小屋就建築在「尾瀨沼」邊。我查了一下,真有此地點,而且還真的有許多叫做「小屋」的旅館,搭配風景照片讀來真是風味十足。不過別擔心,本作不用了解十二間客房人員怎麼出入就能獲得閱讀樂趣。而且就算人多,讀個一陣子就能知誰是誰,不用動不動就回頭翻人物表,人物相當立體有存在感,我喜歡這樣好讀的故事。

2008年《三幕的殺意》1.jpg


  故事發生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眾多客人前來小屋住宿,小屋的主人住在別館裡,很巧的是,每一位客人對於主人都懷有殺意,主人也被塑造成死有餘辜的樣子,大家很不得他就這樣死掉,以解決自己面對的麻煩。然後壞人真的死掉了,各各懷有動機、每每都說不在場,那麼是誰幹的?在斷掉的路開通之前,大家要想想是誰幹的。但因為死掉的是大家都想殺的對象,所以應該不用擔心暴風雨山莊式的連續殺人案才是,但這樣要怎麼支撐一部長篇呢?作者也想到了,所以偵查路上還是有小案發生。

  《模仿的殺意》是敘述性詭計,所以我相當認真處處懷疑作者寫法的意圖。例如,書名是《三幕的殺意》,所以章節就是「第一幕」、「第二幕」與「第三幕」,這三幕是同一個時間點嗎?是同一個地點嗎?是同一群人嗎?我心想著自己被騙得團團轉的名作們。

  不斷的變換視點也是本作特色之一,而且可說是轉換的太過頻繁,讓人感受不到更換視點的必要性,有必要這樣短短的篇幅就換個人來描述嗎?這會不會是詭計的一環?而且甚至有「神秘男人」的視點。這究竟是作者故弄玄虛,讓其中一個角色裝神祕?還是真有躲藏起來的神祕角色犯下案件?

  與《模仿的殺意》相同,本書在三幕之後有「給讀者的挑戰」,駑鈍如我當然視早早投降了,而有兩個謎要解,第一、「神秘男人」是誰?第二、兇手是誰?如何做到?書裡某個角色在最後當了偵探,但是採用了相當溫柔的作法,畢竟死者是個人人皆曰可殺的角色。但作者可就沒有那樣溫柔了,在本作的最後一行,留下衝擊的真相。

  然後回想起前面的鋪陳,真是天衣無縫,只讓我拍案叫絕、五體投地、寒毛直豎

  本書的作者後記與戶川安宣的解說,讀來也是饒富趣味,講到本篇如何由1968年的中篇,作者自認的平庸之作,經編輯勸說之後改寫成為2008年的精采長篇。兩作已經相隔40年,現在讀,又已經多過了12年。我是不知道舊版有多平庸,我只知道新版有多精彩。

  作者後記提到,最後三行的小逆轉是2008年這一版才加進去的,他在意讀者是否接受又如何評價。我覺得這三行根本畫龍點睛,餘味不絕。戶川安宣的解說則是更完整說明(且臆測)了改寫的來龍去脈,以及僅僅四屆的「雙葉推理獎」的歷史。

  因為中町信四屆都投稿、且於第四屆獲獎,第四屆結束後「雙葉推理獎」便退出了歷史舞台,所以戶川安宣認為這個獎根本就是為了中町信而準備的。而且還詳述了中町信往後的創作歷程與推理名家軼事,要是有朝一日有台灣出版社要出版,我由衷希望能把這篇精彩深入的解說也放進去。

  最後感謝推理友人海潑浪出借私人珍藏。

[ 相關連結 ]
1973年《模仿的殺意》(by 呂仁)
我讀中町信的《三幕的殺意》(by 海潑浪)

[ 歡迎讚賞 ]

arrow
arrow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