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青雲之軸》書名:青雲の軸
書系:游擊 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 1
作者:陳舜臣
成書年代:1974年

心得:

  這部是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讀完讓我想到兩件事,一件是我的故鄉認同、一件是我的族群認同。

  首先是關於故鄉認同。初識的朋友常會問,你哪裡人。老實說這問題常常苦惱我許久。回答得太仔細,人家似乎不想知道這麼多;而回答得不仔細,人家似乎覺得答得沒誠意。所以我常常為難要自我揭露到多少。我出生於新竹市、報戶口於苗栗、幼稚園以前在台北市、國小到高中住在新北市、大學以後家住桃園,但是大學實際上在埔里住四年、碩班在民雄住兩年、服役兩年在台北市、最後又跑到英國混了兩年。所以你現在問我是哪裡人,我真的每次都要想想。既不覺得我是出生地的新竹人、也不是籍貫所在地的苗栗人、實際上現在也沒住在台北或新北、住桃園的時間又並非最長(僅9年,我在新北住了12年),所以我遇到這個問題,最後就回答「我住桃園」四字帶過了。

  其次是族群認同。我是客家人這點毫無疑問,因為我雙親皆為客家人,儘管他們不是在客家庄相識,我身為純種客家人只能算是巧合。至於客家人算不算台灣人,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同。我有次在選戰方酣之際搭計程車(純粹個人經驗理性勿戰),上車後向司機說明地點,他用閩南語問我:「你台灣人不會說台灣話喔?」我回,我是客家人。然後他就沒說話了。想來他是認可我以客家人身分作為台灣人的一分子,既然他不諳客語,那我閩南語不好也是理所當然。

  對於推理迷如我而言,陳舜臣可謂是神級的存在,他既得了以推理小說為準的江戶川亂步獎與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又得了以通俗文學的直木賞,而且還是位「台灣人」,真是台灣之光,還曾為了報上報導他要回台定居的假消息而高興。我很後來才發現,這樣的認定似乎有點自作多情、一廂情願。

  陳舜臣雖然出生於日本神戶,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家庭,我是從來沒有想過「在日外國人」,尤其是在日外國人的小孩會有這麼多的心思。後來想想他會想這麼多也是自然不過,光是我困惑於我的故鄉認同、身為閩南語不好的客家人住在台灣,都多多少少遇到了自我認同與被他人認同問題,更何況是非我族類的外國人?

  陳舜臣是哪裡人,或許只有問他自己最明白。資料上看來,他擁有過日本國籍、中華民國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或許他去申請某國國籍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認同程度,而放棄國籍亦然。因為還沒讀過他的前半生自傳《半路上》,只讀過這本記錄他1924年至1945年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我讀到了他對於身分認同的徬徨,在承平時期可能沒什麼問題,但偏偏他又長在戰時,從參加學生社團到志願從軍這些事情,在他的解讀裡,都有那種「資源要留給日本人用」的狀況,偏偏他家又不是中國家庭,而是台灣家庭,所以是來自日本的殖民地(勉強算是半個自己人),而非日本的敵人中國,這些情形都讓狀況變得更加微妙複雜。

  老實說,儘管我讀得津津有味,但這部《青雲之軸》我很難想像有哪些讀者是目標群,愛吃雞肉不一定要愛養雞戶,喜歡他的歷史小說或是推理小說也不需要喜愛作者本人,所以究竟陳舜臣是經過什麼樣的環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小說迷不一定有興趣,因此我相當佩服願意引介這本書的游擊文化出版社。讀完《青雲之軸》,我更期待讀到2003年的《半路上》,我很想知道,日本戰敗之後的陳舜臣,是如何看待他自己所處的世界。

  1969年他發表了《再見玉嶺》這部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的作品,主角說「那張臉既非中國人,也不是日本人。兩個點的眼睛,直的和橫的鼻子、嘴巴。真想去人民面孔相同的國度去。」我想這是在說,何必區分敵我,如果大家都長一樣,臉部平權也不是什麼問題,連種族仇恨、族群衝突都可以消弭於無形吧!

  就別拍桌了,其實我們都長得很像,好好說不行嗎?

1974年《青雲之軸》1  

[ 相關連結 ]
1969年《再見玉嶺》(by 呂仁)
1962年《憤怒的菩薩》(by 呂仁)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青雲之軸 陳舜臣
    全站熱搜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