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聯合報〈政客嘴巴,請勿超速!〉一文中,提到了「彼得.尤斯提諾夫」。作者沈珮君在講台灣人民因身份認同而產生的歧視現象時,提到了他的名字。

  「......嘴巴快過大腦的人,第一時間反映的常是偏見。九一一後,創設「偏見研究中心」的彼得尤斯提諾夫曾說,滿街可見的交通號誌「請勿超速」,其實是在提醒全人類,因為「速度」和「偏見」密切相關,當速度快到某一種程度時,就沒有時間思考,就會依附偏見。

  彼得尤斯提諾夫被譽為真正的心靈貴族。他是知名演員,曾因「萬夫莫敵」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一生演過七十多部電影,得過兩次奧斯卡,並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卅年。他身上有俄、德、西、義、法、波蘭、衣索匹亞等七國血液,八十歲時得知自己還有猶太血統。他出生在英國,精通六國語言,從小被當成「外國人」,這是他記憶中最早的偏見。

  尤斯提諾夫以多元血統為榮。他生長在多種語言的家庭,叔父為德國喪生,舅父為俄國陣亡,他自己長年奔走中國、俄羅斯、肯亞、緬甸、柬埔寨、泰國、埃及,幫助貧窮兒童。他是世界主義者及人道主義者,不問他所幫助的對象是哪裡人。......」

  在撰寫1982年《豔陽下的謀殺案》電影版卡司陣容一文時,我曾收集了他的一些資料,所以對這個名字十分有印象,他是1978至1988年間最知名的白羅演員,他或許不是原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眼中最適合的白羅(她認為Albert Finney 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表現相當接近她筆下的角色,但推理女王1976年過世,也無法看看尤斯提諾夫的演出適不適合);他或許不是演出最多的白羅(David Suchet 從1989到2008,已經演過63集白羅探案啦!),不過他卻是眾白羅兄弟中最有喜感的一位。Albert Finney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讓我覺得一絲不苟,David Suchet則是表現中規中矩,但尤斯提諾夫卻完全展現了原著中對白羅「滑稽」的描述,不只在穿著上的不合時宜格格不入,這種滑稽喜感更是表現在細微的肢體動作與臉部表情上。對於時常「導入部過長」的小說而言,他的演出可以讓觀眾降低昏睡的時間。

  除了演技表現,他的多元血統背景更讓他投入人道關懷的活動,值得尊敬。以下是他的生平簡介:

  彼得.尤斯提諾夫(Peter Ustinov, 1921-2004)飾白羅。 生於倫敦,在演戲、導演和寫作上,皆表現出過人的長才。他演過七十多部電影,曾以《萬夫莫敵》(Spartacus, 1960)及《土京盜寶記》(Topkapi, 1964)兩次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演出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的偵探白羅,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參與的電視演出有《三幕悲劇》(Murder in Three Acts, 1986)、《弄假成真》(Dead Man's Folly, 1986)、《十三人的晚宴》(Thirteen at Dinner, 1985 )。在電影則另在《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 1978)與《死亡約會》(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88)擔綱白羅一角。他也曾演出舞台劇、撰寫劇本與小說、策畫歌劇及灌錄唱片。一九九○年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一九九四年獲得德國文化大獎。一九七一年獲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之後長達三十年來往於中國、俄羅斯、肯亞、緬甸、柬埔寨、埃及和泰國等地,致力關懷全球兒童的需求。他出身多元文化背景,精通六種語言,並以世界公民自許。九一一事件之後,在布達佩斯創立偏見研究中心。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尤斯提諾夫因久病卒於瑞士日內瓦,享年八十二歲。中譯著作有《小心! 偏見》。

關鍵字:agathachristie

尼羅河謀殺案
豔陽下的謀殺案
死亡約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