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憤怒的菩薩》書名:怒りの菩薩
書系:游擊 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 2
作者:陳舜臣
成書年代:1962年

心得:

  陳舜臣於1962年出版的《憤怒的菩薩》,是游擊文化規劃「大時代下的陳舜臣三部曲」的第二本。這三部作品按時間排是1962《憤怒的菩薩》、1974《青雲之軸》、2003《半路上》,游擊文化的順序卻是《青》《憤》《半》,如果倒過來就是半憤青了,我老是想,憤青就憤青,哪有半個憤青的道理?

  就本書作為推理小說的外顯意義而言,本書是陳舜臣唯一一本以台灣為場景的長篇推理小說,身為台灣人,對於陳舜臣能寫到台灣,真是相當開心的一件事,會發生在台灣哪裡呢?會怎樣寫台灣人呢?詭計會不會和台灣特殊風土有關係呢?在閱讀前,我如此想著。然而這些只是本書最表面的意義。

  讀完《憤怒的菩薩》,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本書336頁看似正常,但排版不密,正常印起來的話會是本輕薄的推理小說,但是我讀完卻沉重的不得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作家思婷,思婷是台灣推理作家中帶來大陸觀點第一人,非得要思婷那樣的獨特成長過程,才寫得出那樣有別於其他台灣作家的作品。

  我覺得陳舜臣也是。他是祖籍新莊的台灣人,在神戶出生。身為「在日台灣人」,他在日本時,是「(住)在日(本的)台灣人」,他在台灣時,是「在日(本住過的)台灣人」,不論在哪邊都算非我族類。這經驗不能百分之百說絕無僅有,但就小說家、推理小說家而言,他也是第一人了。這個經驗讓他的小說充滿獨特滋味,我讀《青雲之軸》讀到鄉愁與認同,讀《憤怒的菩薩》時,卻讀到不知為何鄉而愁、為誰而認同。

  政權來了又走,老闆換了又換,當紅炸子雞成為明日落水狗,趨炎附勢的人自要權衡風險怨不得人,或是學現今紅頂商人兩邊押寶,甚至執政黨的立法院秘書長也能有樣學樣,押寶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然而多數的人就只是生在這裡長在這裡,在非民主時代什麼都不能選擇、什麼都不能改變,你說可以抗議嘛!等等被抓走;你說可以革命嘛!等等被槍斃。多年以後,台灣總算是趕上先進國家行列,政黨輪替了幾次,人民選出政治人物並給予權力,做不好再把權力收回來。

  話說回來,雖然陳舜臣的身分讓他可能多多少有天涯何處是故鄉之嘆,但他的身分也讓他多了一個在當時「用腳投票」的選擇,在1946年他返回新莊定居,1947年就發生了二二八事件,他最後還是離開了台灣。我在想,如果陳舜臣繼續留在台灣,應該不會出現寫推理小說的陳舜臣,以推理迷的角度來說,陳舜臣還是快快回去的好,待在台灣說不定連命都沒了。至少回去以後,他有命在書裡寫下「狗去豬來」這樣的句子。

  可能是因為本書的歷史感、震撼度、新鮮感太過強烈,我鮮少當成讀推理小說。以推理小說角度而言,本書在解謎篇之前就出現了三具屍體,第一具屍體是支持汪精衛政府、躲在台灣的高官,謎團在於「為何要殺一個將(被國民黨政府判)死之人?」、第二具屍體是日本人,謎團在於日本人都要回歸祖國了,怎麼還會有殺機?第三具屍體則更玄,一位被傳死訊很久的年輕人返鄉,卻被槍殺,這不是白復活了嗎?原因何在。

  陳舜臣把三件命案串起,並讓主角楊輝銘吃力地以非官方偵探角色來破案,更漂亮的是,這案件後來出現了三個想知道真相的人,一案三破,每個人都覺察了真相,並且是根據各自掌握的線索,也就是說,三條線索都可以抓到真兇,而身全知讀者的你我,三條線索都在手中了,還不能破案,這真的只好佩服作者設局功力了。

  有些陳舜臣生命中的謎團,可能要等到我讀他的自傳《半路上》才會知道了,《憤怒的菩薩》的主角雖然是楊輝銘,但我老是把他當成是陳舜臣回到新莊老家時的替身,以陳舜臣之眼看,以楊輝銘之口說。而究竟透過陳舜臣之口,他自己會說什麼呢?因此,我十分期待七月時《半路上》的上市。

1962年《憤怒的菩薩》1

[ 利益揭露 ]
本書籍係由本書導讀、評論作者路那免費提供,不需退還,市價350元,本人接受書籍前並未承諾撰寫相關評論或介紹。

[ 相關連結 ]
1969年《再見玉嶺》(by 呂仁)
1974年《青雲之軸》(by 呂仁)
購書: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憤怒的菩薩 陳舜臣
    全站熱搜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