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夜之訪問者》.jpg 書名:夜の訪問者
書系:新雨 鮎川哲也作品集 03
作者:鮎川哲也
成書年代:1966年-1976年
集結出版:1999年

心得:

  閱讀鮎川哲也的作品,我在早年只讀過林白版的《憎惡的化石》與《黑桃A的血咒》,前者是鬼貫警部系列,號稱不在場證明大破解,印象中不甚喜歡,原因在於偵探花了很多時間在證明嫌疑犯甲乙丙丁戊的不在場證明是有效的,與兇手的鬥智就變得篇幅甚短,非常不滿足;而《黑桃A的血咒》則是星影龍三系列,非常好看,情節緊湊,解謎又有說服力,完全顛覆我先前對於鬼貫警部的無趣印象。

  本作《夜之訪問者》為短篇集,收錄有八篇作品,雖說是短篇集,但全書是近五百頁的篇幅,有些甚至是中篇規模,對照起小說本身的厚實內容來說,這部的確是紮紮實實的本格推理作品。每一篇都展現鮎川在設計不在場證明的功力,但若僅是如此,對我而言還是會給個「無趣」的評價,本作許多短篇不僅於此。

  以推理小說的「謎與解明」來說,若說不在場證明的設計是「謎」,而「解明」就是針對不在場證明的「破解」,而破解之道多半設計在實行不在場證明時發生的意外,這些意外讓偵探得以見縫插針、順藤摸瓜,最後逮到真兇。

  對我而言「破解不在場證明」不是不好看,而是於我閱讀口味不合。尤其事件到一些處心積慮設計的不在場證明,我都覺得哪有偵探這麼認真會查這些,又不是領多少薪水。然而在這部《夜之訪問者》中,許多篇的不在場證明破解只是說故事(甚至把故事拉長)的一種方法,我覺得最好看的地方反而在於作者如何安排偵探靈光一閃的時刻。

  以〈痛風〉為例,完美的犯罪現場為何有破綻?(儘管線索不甚公平);以〈殺意的誘餌〉而言,一樣是完美的犯罪現場為何有破綻?而這個破綻就明明白白寫給讀者看,輸給作者真是心服口服;從〈MF計畫〉看來,也是一個與讀者對決的小說(頂多有一點時代的隔閡感)。諸如此類的意外樂趣,讓我完全忘記了我對於不在場證明的不耐。

  除了破解不在場證明、與讀者對決的精彩橋段,這部作品還讓我學到了增進小說篇幅的技巧。在此分享一下,雖然這個方法不見得可以討好所有讀者(至少我自己就不太喜歡),可是看看別人的作法總是可以觀摩觀摩。

  鮎川的作法是將眾多不在場證明塞在同一篇小說裡,讓偵探去破解,然而一般人沒事不會準備精巧的不在場證明,具體的寫法是讓案件關係人在案發當時路過現場,因為有行兇動機,所以擔心成為嫌疑犯,所以為求自保就準備了不在場證明,也就是說,偵探辛苦了半天,好不容易破解了某甲的不在場證明,然後某甲兩手一攤說,我不是兇手,我是怕被偵探發現當天在行兇現場而百口莫辯,所以乾脆準備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來脫身。

  就是這樣就演了很多的篇幅,但對於劇情推進有限,頂多就是確認某個人當初在場,然後自稱不是兇手而已。我要老實說,這個作法不見得可以增加小說的精彩度,但可以確實增加案件複雜度與厚度,買不買帳就看讀者喜好囉!

[ 收錄作品 ]
1.1966年〈帶著金幣項鍊的女人〉(金貨の首飾りをした女)
2.1967年〈夜之訪問者〉(夜の訪問者)
3.1969年〈痛風〉(いたい風)
4.1970年〈殺意的誘餌〉(殺意の餌)
5.1974年〈MF計畫〉(MF計画)
6.1975年〈斑點狗〉(まだらの犬)
7.1976年〈首級〉(首)
8.1971年〈城與塔〉(城と塔)

[ 購書連結 ]
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