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斜風細雨不須歸》.jpg 書名:斜風細雨不須歸
書系:明日 明日武俠 005
作者:孫雪僮
成書年代:2008年

心得:

  因友人推薦而找來讀,還好友人推薦,不然可能就此錯過了這部以武俠小說包裝的推理作品。這是參加第四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的作品,收件時間為2008年6月2日至同年7月15日,本作雖未奪首獎,但仍獲頒評審獎,或許我可以這麼推斷,這部作品雖好不過首獎《王雨煙》,但在專家眼中仍是很棒的武俠作品,對吧?

  網路上幾篇精彩評論,部份討論到這部作品是「偵探武俠」或是「武俠推理」,只要給個說法各是言之成理。要是以比較簡單的方式區分,看小說參加什麼獎就知道了。《斜風細雨不須歸》參加武俠小說大賞,那這篇是「偵探武俠」,〈房家莊〉參加推理作家協會徵文,那應該是「武俠推理」,至少至少在作者心裡我猜是這麼認定的,作者總不會傻傻地拿中式菜色競逐西餐廚神吧!

  至於我認為嘛,我覺得這部作品推理部份優於武俠,推理部份比武俠部份好看很多,所以我擅自認定這是推理小說,以武俠題材作為包裝。這部作品分為三個故事,分別為〈幽冥一線〉、〈佳人如畫〉與〈卿須憐我〉,我喜愛程度剛好就同刊登順序,〈幽冥一線〉最棒,〈佳人如畫〉次之,〈卿須憐我〉再次之。

  〈幽冥一線〉裡發生一樁少婦命案,致命刀法就是「幽冥一線」!這可奇了,推理小說裡判斷兇手講證據,看兇器、看左右手、看是否有力氣置人於死等等都常見,在武俠推理中,竟然連「招式」都可以當成線索,要是「幽冥一線」只有一人會使,那也不用辦案,直接把會這招式的刀客問斬就好,然而筆跡可以模仿,刀招也可以學,所以「幽冥一線」在本篇中算是限縮兇手範圍的一種用法。

  〈佳人如畫〉中,儼然是兇手就在我們之中的暴風雨山莊模式,寒山寺裡和尚似乎臥虎藏龍,但卻一一死亡,殺妓女在史上略有所聞,但誰吃飽撐著殺和尚取樂呢?除了外在環境像推理小說,偵探破案也是不折不扣推理風。兇手以「魔女殺人」將案件導向神魔之說,但如果不是超自然因素作祟,那兇手勢必要有辦法裝扮成妖艷魔女的體態,偵探得以刪除掉某些嫌疑犯。然而兇器的選擇就是武俠味十足了,若放在現代推理小說理,要屬高科技先進兇器,讀者完全無法參與的那一種,略為可惜。

  〈卿須憐我〉沒有太明顯的案件,也是推理味最為不濃的一篇,依我推理迷的角度看,這篇從推理小說(個人家族謀殺)走向了間諜小說(國際間的陰謀),就有點像剛看完「布朗神父」以後接著看《知道太多的人》的味道,要是單看這一篇,我應該不會覺得《斜風細雨不須歸》跟推理有關係,不論是「偵探武俠」或「武俠推理」。硬要分的話......那就「間諜武俠」好了(顯示狀態為:硬要分類)。

  最後,可能受書籍封面與刻板印象影響,看完第一篇〈幽冥一線〉,我一直以為知府大人柳斜風是個胖子,沒想到在第二篇〈佳人如畫〉可以裝扮成豔女跳舞;我也以為曾細雨是個狡詐貪財猥瑣師爺,沒想到在第三篇〈卿須憐我〉裡是俊俏帥哥談起戀愛來了,害得我花了不少時間調整腦內影像。或許作者可以加強一點這兩位的外在形象?另外,作者讓三個故事串連起來,但串連性不足,所以我覺得是不是乾脆不要串了,就三篇各自獨立就好,不然依我看前兩篇還好,後兩篇要黏在一起的道理還真是弱了些。

  總之《斜風細雨不須歸》是一部讀來十分愉快的作品,尤其是兩種類型文學的跨界結合,更是讀到不少新意,十分期待林保淳教授在序中提到的〈勝者為王〉、〈濁浪滔滔〉與〈大隱於朝〉三篇作品,「偵探武俠」大好!「武俠推理」大好!

[ 給推理迷的叮嚀 ]
林保淳教授的序〈斜風、細雨歸何處〉第三大段,完全洩露謎底,切勿先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呂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